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、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共同推出了国家首个三年体重管理计划,即“体重管理年”3年行动。该计划自2024年启动,旨在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措施,降低超重和肥胖率,并减少相关慢性病的风险。 2025年3月9日,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两会记者会上宣布,这一计划将升级为常态化工程,持续推动全民体重管理工作。这一从政策落地到全民积极参与的过程,正塑造着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中的“减重奇迹”。
【 总体目标 】
在接下来的三年行动期间(2024至2026年),我们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体重管理支持体系,涵盖广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、缓解体重异常问题以及优化环境设施。
【 科普与宣传 】
(1)权威指导
我们发布了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和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》,进一步细化了BMI的标准,例如BMI≥24被定义为超重,而BMI≥28则被定义为肥胖。同时,我们也提供了地区化的食谱建议,如东北的“菜包饭”和西北的“臊子面”。
(2)创新宣传形式
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方式,如开发微信表情包和短视频,以更生动、有趣的方式传递健康信息。此外,我们还聘请了奥运冠军作为宣传员,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推广健康生活方式。同时,我们也结合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”和“中国学生营养日”等重要节点,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。
(1)专业体重门诊
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体重管理门诊,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,如体脂率、腰臀比监测仪器,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评估和专业的干预方案。同时,针对慢性病患者,门诊会设定切实可行的减重目标,如减重5%-10%。
(2)基层培训计划
为了提升基层服务能力,我们组织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健康指导员进行体重管理技能培训。通过培训,这些基层服务人员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体重管理方案,为公众提供更专业的指导。
在家庭场景中,我们倡导“三知一管”的理念,即让家庭成员了解体重管理的标准、体重变化的情况以及科学的方法,从而共同参与体重管理,互相监督。
针对学校场景,我们确保学生每天都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,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。同时,校园内禁止销售高盐和高糖的食品,以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摄入。
对于职场场景,我们推广“健康食堂”的概念,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饮选择。此外,鼓励员工定期进行短暂的活动,如每小时起身活动3-5分钟,以减少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。
【 运动与饮食规范 】
运动方面,我们建议每周进行150-300分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,例如快走或游泳,同时结合抗阻训练,以实现每月减重2-4公斤的目标。
在饮食控制上,我们推荐采用限能量平衡膳食,即男性每日摄入1200-1500千卡,女性每日摄入1000-1200千卡。选择食物时,应优先考量全谷物和低脂蛋白质源,并减少高糖、高脂食品以及酒精的摄入。
【 当前健康挑战与前景 】
【 健康挑战 】
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有超过半数的成年人存在超重问题,而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也已突破10%,青少年中的“小胖墩”现象愈发普遍。 肥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,它不仅直接导致医疗支出每年增长20%,更促使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向年轻化发展,甚至成为部分癌症的诱发因素。在现代生活中,外卖文化的盛行、长时间久坐办公以及运动量的不足,都在悄然改变着国民的体质。肥胖,这一曾经被视为“富态”的标签,如今已逐渐演变为威胁全民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据《柳叶刀》杂志测算,倘若中国能够持续推动体重管理措施的实施,预计到2030年,将能够成功避免多达380万人的过早死亡,这些死亡原本可能因肥胖相关疾病而发生。 从今天起,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改变生活方式,比如用白开水替代高糖分的奶茶,用爬楼梯的方式代替久坐刷短视频,每一次这样的选择,都是在为国家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。
Leave a reply